在这佛光闪闪的高原,三步两步便是天堂——记我在布达拉宫的525天
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“慧天地”即可订阅
(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,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)
西藏的美,清新脱俗,世间难寻,让人敬畏却又荡涤心灵,一旦亲临其境,总是被深深震撼。
人生若只如初见,2016年的仲夏,刚刚硕士毕业的我被公司委以重任,负责布达拉宫古建筑群精细化测绘与数字化项目。因其依山垒砌,建筑体量巨大,内部极其结构复杂,且墙体裂隙等病害严重,亟待进行一次全面的“体检”工作。从而廓清山体与建筑的关系,各单体建筑及地垄之间结构关系,为布达拉宫古建筑群的数字展示、监测、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。唱着 “坐上火车去拉萨”在那一刻成为现实,“高反”是我一辈子都不想再有第二次的体验,是一种令人窒息、头痛欲裂的伤(但这也因人而异)。“重生”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布宫、览美景,布达拉宫简直不要太壮观,拉萨的天简直不要太蓝,去过一次就一定会心心念念的还想要去第二次。
我在布达拉宫广场上
在拉萨这一年半里,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:
朝拜的人
那一年,我摇动所有经筒,不为超度,只为触摸你的指尖。
那一世,转山转水转佛塔,不为修来世,只为途中与你相见。
石阶上的朝圣者
转经筒
虔诚的转经者
信众朝拜
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人如此虔诚、执着、有毅力,让我为之震撼,久久不能平静。佛曰:“礼佛一拜,罪灭恒沙”,或衣冠楚楚,或衣衫破烂,却都面容平和,见到行人都会笑脸相向。从日出到日落,沿八廓街、大昭寺一圈,顺时针方向行走,三步一叩或七步一叩,周而复始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他们心中的圣地布达拉宫与大昭寺最是不缺如此的虔诚者。五体投地的拜佛方法,源自佛经,相信有来生,所以企盼来生幸福;一心向善,祈求佛保佑自己转世时给予照顾,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雪顿节
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,为期四、五天。藏语释意为:吃酸奶子节日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,也称:“藏戏节”、“晒佛节”。雪顿节的重头戏是哲蚌寺的展佛,封存一年之久的巨幅唐卡缓缓展开,无数信教民众和游客前往朝拜,持经念咒祈愿吉祥。
哲蚌寺展巨幅唐卡
罗布林卡藏戏表演
娱乐活动
锅庄舞
布达拉宫换新装
人靠衣装马靠鞍,布达拉宫也不例外。每年雨季过后,为了保护建筑本身,也为迎接到来的藏历新年,布宫的墙体都会粉刷一新,更换香布,大批市民和信众不仅提供人力,还无偿捐赠粉刷白灰所需要的牛奶、奶粉、蜂蜜、白砂糖以及藏红花等材料,粉刷现场飘着淡淡的香味。历经10多天,在藏历新年到来前夕,布达拉宫粉饰一新,全新的香布、洁白的墙壁,与蓝天白云遥相呼应,神圣壮观,只一眼就是一生。
墙体粉刷过程
布达拉宫数不清的那些事儿
房间数不清,布达拉宫房间布局错综复杂,纵横交错,再加上地垄,简直就是真实版的迷宫,一不留神就在里边转迷路,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;
殿堂
地垄
布达拉宫精细化测绘工作
朝拜者数不清,藏族全民信教,很多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朝佛,或是磕大头朝拜,或是转山,或是挂经幡,或是垒玛尼堆,或是手中不停转动着转经筒口中默念六字真言。布达拉宫更是他们心中无限向往的圣地,每天都有大批信众前来朝拜,供奉酥油。
黄金数不清,仅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就有3723kg黄金,概略估算后吓了我一激灵,赶紧收心好好工作了;
宝石数不清,以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为例,其用优质黄金包裹面镶珠宝上万颗,可谓世间珠玉宝石芸萃;坐像前陈设一座由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(曼陀罗)。
五世达赖喇嘛灵塔
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
文物数不清,先不说存放在仓库里的瓷器、唐卡、佛教用具等,单单在佛殿里的佛像、经书、珠宝就不计其数。
藏经阁
殿堂内部
猫也数不清,也最惹人喜爱,总忍不住去抚摸两下。
每天都能登上红山进入布达拉宫,在别人看来也许羡慕不已,但是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压力、一种责任,更是一种鞭策。
为了对山尖上的布达拉宫做一个完整的“体检”,我们的脚步踏遍布达拉宫的每一个角落,对布达拉宫的三维结构了如指掌,但是怎样使数据更好地为文物保护服务,让其一目了然展现在大家面前,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。
通过一年半的努力,我们完成了布达拉宫三维数字化数据采集,以及部分建筑模型,得到了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,这既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我们砥砺奋进的动力。接下来一年将全面进入内业数据处理及应用阶段,能为布达拉宫保护奉献一点力量,是我一生的荣幸!
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实景模型
山洞所在红山山体的位置
五世灵塔殿、西大殿及部分地垄模型
西大殿内部模型
作为刚刚毕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,能够负责布达拉宫的项目,是荣幸;作为文化遗产保护者,更是责任。
玛步日山上,布达拉宫静静地矗立着,在落日的余晖下披上一层金色圣装,伴随着信众祈福的诵经声,神圣庄严。
前路多艰,任重道远,我们,在路上,砥砺前行!
作者简介
信泰琦,山东济南人,中共党员,测绘工程硕士。现就职于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部。作为布达拉宫古建筑群精确测绘与数字化项目的主要负责人,带领团队历经522天,通过三维激光扫描、多视角影像重建以及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技术,对布达拉宫古建筑群及其周边地形进行全方位、高精度三维信息采集,为世界文化遗产——布达拉宫的保护、维修及今后的管理、运维提供了翔实、精准的基础测绘资料。
荐读
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
编辑 / 朱林烨 审核 / 印涌强
指导:万剑华教授(微信号wjh18266613129)